一、一个机箱至少要装几个机箱散热器(风扇)?
多图长文预警。
双11装机,买了3个机箱风扇,现在还在路上,反正也是分几次安装,就做亿点测试吧。
221124,本文历时十天,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觉得长点目录里面的【☆☆烤机15分钟后测试结果☆☆】直接看结论。
测试说明
测试流程
从一个机箱风扇都不装,到装3个分别测试,然后参考一些答文调整下风道。
看的人多得话买齐6个风扇也不是不可以,但就这个配置有点侮辱6个风扇了。
测试方法
- 待机温度测法:开机后打开AIDA64及OSD屏显,打开浏览器,打开本文,打开微信(用来截图),然后静静盯着桌面3-5分钟,等待CPU占用率稳定在0%-2%,CPU温度降到最低时测得。
- 烤机温度测法: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烤机15分钟,配置如下
- 用AIDA64的OSD屏显信息记录测试结果。
- bios机箱散热风扇配置为“标准”档位,启用PWM调速(依据CPU温度)。
- 所有温度数据都是在机箱面板全部封闭的情况下测得。
- 室温:26度。
测试配置
在答主所在三线城市属于高端,全国平均大概属于中低端,在知乎算是垃圾佬。
- 处理器 AMD Ryzen 5 5600X @4.20GHz
- CPU散热 利民 AX120 R SE
- 主板 Asus TUF Gaming B450M-Pro S
- 内存 威刚A-Data DDR4 8GB*2 3200(OC)
- 系统 win10 x64
- 显卡 技嘉 GeForce GTX 1060 5GB
- 机箱 半岛铁盒W2(白) M-ATX
- 水冷 无
- 待测机箱风扇
- 利民 TL-C12-W 12cm *1
- 利民 TL-C12CW-S 12cm *2
一个TL-C12W的价格可以买两个TL-C12CW-S,后者还是带ARGB的。看参数两者并无区别,都是1500转/分、66.17CFM风量、25.6分贝噪音,仅仅是前者6年质保,后者3年质保的区别(这意味着轴承有区别)。测试中把这3只风扇都当作同样的风扇去看待。
风扇位编号
我这机箱一共可以安装6个12cm机箱风扇,在测试中,按下图编号描述风扇安装位置。图中右侧为机箱前面板,电源安装在底部。
除了这6个机箱风扇位之外,其实机箱内部还有3个风扇位:电源、显卡、CPU。所以完整的机箱风道是这样的:
其实8号9号画的那俩箭头只是进风风向,出风由于有东西挡着,风向并不如箭头所示,可以参考这篇文章[1]里面的图。
不同的机箱,电源会安装在不同位置,CPU散热风扇也有反着装,躺着装,横着装各种情况。本文测试仅适用于和答主类似的机箱风道结构。
下面就看图说话了。
12种机箱散热方案逐一测试
一个都不装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仅在1号位安装机箱出风扇
很多文章说如果机箱只装1个风扇,一定要装在1号位[2],安装方向为向外出风。那就从这个方案开始测试吧。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CPU风扇:别人干活,我开始摸鱼了啊。
仅在3号位安装进风扇
很多文章说一个进风扇比不上一个出风扇,这次我倔强,就是要验证一下。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CPU比只装1号出风扇高了3度,其他都降了。
仅在4号位安装进风扇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仅在2号位安装进风扇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没错,烤机后的显卡温度超过了一个风扇都不装。2号位这是什么情况?
3号进风,1号出风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4号进风,1号出风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2号进风,1号出风
2个风扇,被推荐次数最多的安装方式,理由是和CPU散热风扇可以串联成一个直通风道。
试试看刚才作妖的2号位这次表现如何?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2号位是来卧底的吧??
3号、4号进风,1号出风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2号、3号进风,1号出风
神奇的2号选手第三次出场。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很明确了:只要把其他进风位的风扇换到2号位,主板、显卡温度就会上升。
所以跳过2号、4号位进风,1号位出风的方案。含有2号位进风的方案可能都不必测试了。
原因下面再聊。
看来风扇数量超过2个之后,风道是很重要的,并不是3个风扇随便摆就一定好于2个风扇的。
3号进风,1号、5号出风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4号进风,1号、5号出风
- 待机
- 烤机15分钟
其他方案
3个风扇的情况下,想不到还有什么值得测试的方案了,5号单出风有点侮辱CPU风扇了,6号位没什么废热,感觉没有测试价值。
如果有其他需求评论区提吧。
数据对比与结论
对比方法:将CPU、主板、显卡这三个温度相加除以三,算出每种方案的平均温度进行对比。同时也会告诉你单项温度最佳的方案。
分组:由于测试的风扇安装方案比较多(共12种),答主按风扇数量进行分组对比,每组选出一种最佳方案。
每组方案会拿上一组的最佳方案作为对比的基准。比如会把单风扇的最佳方案,当作双风扇组的对比基准,看看双风扇到底有没有比单风扇好一些,能好多少。
待机测试结论(简要)
只看平均温度,待机测试最佳方案为【2号、3号进风,1号出风】的方案。
这个方案在CPU温度、GPU温度上都是单项最佳。
因为待机状态下,各部件温度不算高,本来就不需要散热。在不需要散热的情况下,讨论哪个方案的散热效果更好,就好比呆在空调房里,都开始感觉冷了,还要比较你家空调能降到20度,我家能降到19度。
待机测试结果看看就好,不作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烤机15分钟后测试结果☆☆
本文认为烤机后温度的对比分析更有意义。
烤机状态反映的是高强度发挥硬件性能时的温度,高几度可能就意味着系统不稳定/超频失败/送人头/小姐姐损坏,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损伤硬件。
本文重点在此。
- 总数据表:
综合最佳方案(不分组):【4号位进风,1号、5号位出风】
答主最终选择了这个安装方案。
其平均温度、三个单项温度都是最低。其他方案有单项和它并列的,但没有低于它的。
- 分组对比:
- 单风扇组
单风扇组CPU散热最佳方案:【仅1号位出风】
单风扇组平均温度最佳方案:【仅4号位进风】
这个方案的平均温度,比一个风扇都不装降低了6度。
不太懂,大概因为4号进风之后,能够有效辅助电源、显卡的进风风道吧。
答主选择奖:【仅3号位进风】
【仅3号位进风】在CPU和显卡温度之间平衡的比较好。相比之下,仅4号进风的方案,虽然平均温度低,但CPU温度有点高。至于主板,其温度绝对值不高,相对高几度似乎没太大关系。
最差方案非【仅2号位进风】莫属,平均温度实力追平一个风扇都不装,甚至有加热显卡的隐藏功能。
- 双风扇组
双风扇组CPU散热最佳方案:【3号进1号出】
双风扇组综合最佳方案:【4号进1号出】
相比于单风扇,双风扇不能说是作用不大,只能说是毫无必要。在4号位进风的基础上增加一个1号位出风,仅仅是显卡温度下降了1度,CPU/主板温度都没变。
双风扇最差方案呢,不出所料,是【2号进,1号出】。
- 三风扇组
三风扇组综合、单项最佳方案:【4号进,1号、5号出】
平均温度比双风扇最佳方案【4号进1号出】又降低了1.7度,比【一个风扇都不装】降低了8度,这是我能找到的三个风扇降温的极限了。
三风扇最差方案,依然是含有2号位的【2号、3进号,1号出】。
- 神奇的2号位分析
从测试结果看,毫无疑问,2号是一个错误的进风位。
1个,2个,3个风扇的三组方案中,含有2号进风位的方案成绩一律垫底。
答主非专业人士,在DIY方面也很菜鸡,不负责任地分析一下这个现象的原因:
这个机箱的2号风扇位,比1号要高一些(3号比1号要低)。这就造成2号的风吹到1号位置的时候,一部分从机箱后侧出去,还有一部分被迫向下转弯。
还记得显卡和电源的风扇吗?机箱内部本来就存在一个向上的风道,2号进的风拐弯向下后,就会把显卡的废热“堵”在下面出不去。
测试结果也正说明了,2号位进风会对显卡的散热产生负面影响。在仅安装2号位进风扇时,烤机后的显卡温度甚至超过了一个风扇都不装。
- 正压防尘
一些文章说,构建进风量>出风量的风道,机箱内会形成向外的正压,配合防尘网可以做到机箱内部长期防尘。[3]
如果要同时考虑这一点,建议选择【3号、4号进,1号出】这样的两进一出方案,在GPU和主板散热方面效果还是不错。
个人觉得,如果你确实有精力有需求维护机箱内一尘不染,再考虑防尘(毕竟就算开机的时候正压不进灰,关机之后还是会落灰)。对大多数人来说,尘土有就有呗,还是散热效果最重要。
建议
- 只装1个风扇性价比最高。
- 1个风扇到底装在哪,答主会选择3号位,实际要结合自己机箱的布局,和硬件情况确定。
- 仅在1号位安装出风扇,在CPU散热上面有明显优势。相当于牺牲了其他硬件,爽了CPU。比如,你没有独立显卡,全靠APU撑着,这种情况下仅安装1号出风是合理的选择。
- 装第2个风扇效果微乎其微,装第3个风扇小有改善,基本符合其他关于机箱散热文章的说法。
- 总体看,出风扇由于靠近CPU,对CPU降温效果明显,进风扇对主板和显卡降温效果明显。
- 有的风扇位置虽然画在官方建议风道上面,但它有可能是错的,装上会起反作用。
- 以上仅适用于与答主类似的机箱风道。
其他
噪音情况
- 装上答主这三个风扇,即使是烤机时的噪音也完全可以接受,夜深人静时也不会觉得太吵。
- 虽然标称的噪音最大值是一样的,TL-C12W的待机噪音明显小于TL-C12CW-S。TL-C12CW-S上机就有微小的电机声,TL-C12W没有,耳朵凑上去也只有风声。
二、机箱散热器厂家有哪些?
赵总的MK3S散热不错(可以放进银剑130散热器,风道合理)兼容性好做工优秀
孙总的几个机箱散热也都还行(部分可以水冷或者银剑130)兼容性还行做工优秀
老鸽的水冷快乐盒散热挺好(CPU240水冷,风道可以辅助显卡散热)兼容性一般做工还行
骨伽的QBX散热挺好(CPU240水冷,风道可以辅助显卡散热,风扇可以放几个)兼容性好体积大做工不错
价格由高到低 以上机箱可以支持全长显卡,SFX电源 1是CHH上ITX机箱的标杆,2代表了定制机箱比较高的水平,3是性价比的平衡,4是对外观和体积不太在意的选项补充一下比较特殊的:
清风工作室的CUBE系列(短卡)做工优秀兼容160高度风冷价格便宜
娄素的风冷机箱(短卡)做工优秀兼容性差
tt的V1(做工差,便宜)兼容性好体积大
金河田的N1(做工差,便宜)兼容性好
ncase m1(贵)做工优秀兼容性好
国产ghost s1(贵)做工优秀
短卡建议CUBE6,追求体积建议娄素,预算有限选3或4,喜欢国外流行机箱选择5和6小机箱散热的几大关键点:
CPU可以塔式风冷或者水冷
显卡有独立风道或显卡热量有风扇带走
如果CPU没有塔式风冷或者水冷,也至少能用下压散热反装风扇把热量直接排出机箱(侧板需要有镂空且兼容稍微高一点的下压散热)
电源能顺利进风,顺利排出热量
小机箱排风比进风重要许多
其中1和3的选择取决于体积的限制如果以上机箱都觉得没意思,可以看看K39或者K99这些系列(我觉得它们的质感和设计处于鞋盒与机箱之间)。佑泽或者星开天或者立人也是做ITX机箱的,不过偏向于HTPC,散热都比较差。酷鱼的机箱设计还行,但是仍然偏向于HTPC。量产机箱做ITX的不多,追风者和恩杰的机箱体积都接近中塔机箱,价格比较高,内里还是铁皮,实在是没什么买的理由。一些老的联立机箱基本是对ITX的探索,只有少数是比较实用的卖的也比较贵。而abee的机箱实在是没有市场空间了,基本就是毫无优势,只剩做工和信仰。
三、c2 机箱 散热器 高度?
适用主板 ITX板型,MATX板型
电源设计 上置电源
显卡限长 220mm
CPU散热器限高 80mm
产品尺寸 200×224×262mm
产品重量 净重:1.2kg
毛重:1.6kg
四、TT机箱及散热器质量如何?
优点:体积很大、散热很好、空间宽广,内部空间相当宽敞。。
什么主板都有问题,顶部面板接口丰富,个性相当强,呼吸式led灯、风扇led俱全,热插拔接口、标配3个风扇其中两个是20cm的大风扇,风量足,风扇可调节转速,防尘网齐备,机箱运行时很静音缺点:又大又重的总结:神级机箱,tt果然是一代大厂作风,喜欢中高端diy的朋友们绝对值得入手
五、水冷散热器装不上机箱?
安装水冷是需要特别的机箱,老款的ATX是不支持的。
六、塔式散热器太大机箱盖不住?
塔式散热器太大,机盖盖不住,那是你没有正确安装的结果。所有设备在出厂时,厂家都经过了精密的测算和安装。他的机盖既然是原厂的,就肯定可以盖住。所以当塔是散热器盖不住的时候,那是你底座没有正确放平。将底座重新设置一下,就可以盖得住。
七、cpu散热器要和机箱配对吗?
当然要与机箱匹配,否则可能导致无法安装
八、双塔散热器对机箱有要求吗?
有要求。
双塔散热器 高达159.9毫米,所以必须选择预留空间高于这个数值的机箱,中塔 全塔 机箱都要具体机型具体分析!
九、4U机箱散热器高度要求?
4U机箱尺寸是服务器的宽度(48.26cm=19英寸)和高度(倍数为4.445cm),与1U服务器机箱的大小相同。
机架工业控制机箱也符合19英寸工业控制机箱的尺寸,厚度以4.445cm为基础。1U等于4.445cm,2U是1U8.89cm的两倍,然后4U是17.78cm,机箱结构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个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变化,功能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消费者对个人计算机的舒适性和人性化的要求。
十、水冷机箱里自带水冷散热器吗?
水冷机箱有的自带水冷设备,有的不带需要另行购买。如果是已经带水冷设备的机箱价格是比不带水冷设备的水冷机箱昂贵。
一般的水冷机箱是需要专门的水冷整套的设备安装上的。普通水冷机箱只是支持安装水冷设备的机箱。
水冷机箱又称全封闭水冷式电脑机箱是一种给电脑内部发热部件散热的一种装置。并且能够降低电脑辐射的泄漏和灰尘对电脑的伤害以及电脑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保证电脑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