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因,DNA,染色体,大小关系?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是DNA长链和蛋白质结合紧缩形成的。体积越大,说明容量越大,携带的基因数也越多。虽然不一定都是有效基因片段,但只要这些基因片段存在,就有它的使命
二、关于基因、蛋白大小写的规定?
楼上反了吧,一般基因应该是用小写,如果是打印还应该斜体; 如果是该基因的蛋白质就要用大写字母了。这是一般的习惯,可以在很多教材上印证的。(孙乃恩 分子遗传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上有相关的介绍,不过这本书可能找不到了,没有出版了。)
三、怎么看宏基因组的大小?
基因组大小(size of genome)是指单倍体细胞核中的所含的DNA的总量。在可以进行基因组测序之前,生物学家是用质量来衡量不同生物之间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使用的单位为pg(10e-12),这个值简称为C-value。通过简单的换算就可以知道大概的碱基的数量。不过,对于已经测序的基因组,直接数数就可以了,如 vihole所述。不过对于目前测序的基因组还是很少,估计在1千左右,而现存物种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有200万种(Ref 1),因此C-value在估计基因含量和生物复杂度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四、人类基因组大小多少M?
人体基因组的大小约为30亿个碱基对,即3000Mbp。基因组大小通常以核苷酸碱基对的数量表示,单位为百万计,写成Mb或Mbp。人类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共46个)所构成,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数百个基因。1号到22号染色体编号顺序,大致符合他们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23号为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最大的染色体约含有2亿5千万个碱基对,最小的则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总共约30亿个碱基对,即3000Mbp。
扩展资料:人体基因组碱基对数据计算历史:1964年,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Friedrich Vogel,孤身一人进行了历史上对于人类基因组数目的第一次计算。Vogel计算的第一个基石源于此前对于人类染色体重量的测量。Mirsky and Ris通过实验得出人类单倍体的染色体大小为2.72 × 10−12 g。综合其他实验结果,为简明,Vogel选择了3 x 10-12g作为人类单倍体基因组的重量。已知一对核苷酸的质量为1.026 x 10-21g(GC对和AT对相差甚微),据此Vogel估算人类基因组的大小为30亿个碱基对——这一估算与今天的测序结果惊人接近。
五、为什么不同动物基因组大小不同?
生物等级的高低,与生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而生物机体复杂程度则与DNA的功能片断有直接关联,也就是说与生物的基因多少相关,基因组的大小在其中起的作用则不大。
因为基因组中,有一部分能够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重复的DNA序列,是“只占地方而不出力”的典型。
在两栖动物的基因组中,也有高达90%以上属于重复的,这就造成了它的基因组异常的庞大,但是智商却远比人类低下的重要原因。
六、转基因玉米的大小是统一的吗?
转基因玉米大小不是统一的,就是长的饱满,肉眼看上去是大小统一的
七、拟基因。假基因调节基因,结构基因定义,作用?
拟基因是一种畸变基因,即核苷酸序列同有功能的正常基因有很大的同源性,但由于突变、缺失或者插入以致不能表达,所以没有功能。假基因(pseudogene)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常用ψ表示。调节基因:控制另一些远离基因的产物合成速率的基因。能控制阻碍物的合成,后者能抑制操纵基因的作用,从而停止它所控制的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的转录。这种基因,主要的功能是产生一类抑制物,以制约其他基因的活动。也就是,一段有效的DNA片段,它可转录翻译而产生调节蛋白,该蛋白质与操纵基因相互作用,而对操纵子的活动进行控制。它在细胞中的作用犹如自动控制系统,它能使细胞在需要时合成某种酶,在不需要时则停止合成。调节基因如发生突变,在不需要这种酶时,它仍能促进结构基因产生正常的酶,结果造成浪费。 结构基因是一类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基因调节系统中有3个连锁在一起的结构基因。 LacZ基因:决定β-半乳糖苷酶的形成.而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作为细菌代谢活动的碳源。 LacY基因:决定β-半乳糖苷透性酶的合成。该酶的作用是使乳糖易于进入E.coli的细胞中。 LacA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乙酰基转移酶,此酶的功能尚不清楚。 这3个结构基因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1.它们彼此紧密连锁。按Z,Y,A顺序排列,而且在一起转录形成一个多顺反子的mRNA;
2.只有当乳糖存在时,这些基因才迅速转录,形成多顺反子的mRNA,并翻译成相应的酶.所以这些酶,就是由乳糖诱导产生的诱导酶,其活性的产生和活性的提高不是已有的酶被激活所致,而是在诱导物的诱导下酶的重新合成,并随着合成的进行,酶的浓度迅速增加的结果
八、两个人的基因差别怎么看大小?
两个人的基因差别这样看:
一是从外观察,个头外貌,言谈举止等有多少相似之处;
二是看亲戚的血缘和基因关系,往往是血缘关系越近相似基因越多。如兄弟姐妹血缘相同基因相同,他们就长得特别像;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因为相似基因很多,所以他们长得也比较像。
九、探索基因奥秘 - 基因展会全面解读
基因,这个看似神秘的词汇,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基因展会作为一个全面展示基因科技发展的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基因知识、体验基因科技的绝佳机会。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引人入胜的基因世界吧!
基因展会概述
基因展会是一个集基因科技展示、基因知识普及、基因应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展会。它汇集了来自基因研究、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为观众呈现了基因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通过参观基因展会,观众不仅能了解基因的基础知识,还能亲身体验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感受基因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革。
基因展会的主要内容
基因展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因科技发展历程:展示基因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让观众了解基因科技的发展历程。
- 基因检测技术:展示各种基因检测技术,如DNA测序、基因芯片等,让观众体验基因检测的过程和应用。
- 基因编辑技术:展示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治疗、农业改良等领域的应用。
- 基因在医疗中的应用:展示基因检测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趋势。
- 基因在农业中的应用:展示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营养品质等。
- 基因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展示DNA指纹技术在犯罪侦查、亲子鉴定等领域的应用。
- 基因伦理与法规:展示基因科技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和相关法规,引导观众思考基因科技的社会影响。
参观基因展会的收获
通过参观基因展会,观众可以收获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 了解基因知识:全面了解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 体验基因技术:亲身体验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感受基因科技带来的变革。
- 认识基因应用:了解基因技术在医疗、农业、法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基因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 思考伦理问题:思考基因科技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基因歧视等,增强对基因科技社会影响的认知。
总之,基因展会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基因知识、体验基因技术的绝佳机会。通过参观基因展会,观众不仅能增进对基因科技的认知,还能思考基因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为未来基因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帮助。
十、薰衣草基因
种植薰衣草是一项受欢迎的农作物,它们的美丽花朵和令人陶醉的香气吸引了众多人们。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薰衣草基因,以期望改进其品质和抗病性。
薰衣草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植物,其叶片可以用来制作精油,有镇静、抗焦虑和抗菌等多种功效。近年来,人们对薰衣草的需求迅速增加,这也导致了薰衣草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害虫等因素的影响,种植薰衣草并不容易,因此改良薰衣草基因成为了迫切的课题。
薰衣草基因改良的意义
薰衣草基因改良的意义在于提高其农艺性状和抗病能力。通过引入一些有益的基因,薰衣草可以提高其对干旱和高温的适应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改良基因还可以增加薰衣草的花朵数量和挥发性油分的产量,提高其香气的浓度和持久性。
薰衣草基因改良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高其药用价值。薰衣草的精油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香精、化妆品等领域,因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和镇静的功效。通过改良基因,可以使薰衣草产生更多的有效成分,提高其药用价值,满足市场的需求。
薰衣草基因的研究方法
薰衣草基因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两种途径。
传统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杂交等方法,在自然界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选择具有抗病性、耐旱性、丰产性等优良性状的种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的选育,逐步改良薰衣草的基因组成。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改良进程较慢。
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外源基因的引入,进行对目标基因的改良。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其他物种中具有抗病性、抗虫性等有益性状的基因导入薰衣草基因组中,以期望获得更强大的薰衣草。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改良薰衣草的基因,但是目前在某些地区受到争议。
薰衣草基因改良的挑战
薰衣草基因改良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薰衣草基因组的复杂性,科学家们需要对其基因组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具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
其次,薰衣草的基因编辑技术相对尚不成熟,科学家们仍然面临许多方法和工具的开发和改进。这包括目标基因的选择、基因导入的方法以及转基因植物的评估等方面。
此外,薰衣草基因改良还涉及到合法性和道德问题。在某些地区,对基因改良农作物存在着质疑和争议,需要科学家们与社会各界进行更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基因改良的合法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
薰衣草基因改良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将取得重要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科学家们将会找到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改良薰衣草的基因。
通过改良薰衣草的基因,我们可以获得更健壮、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薰衣草植株,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薰衣草的需求,推动薰衣草产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薰衣草基因改良也将提高其药用价值,为医药行业提供更多的有效成分和药物原料。这将进一步推动薰衣草产业与保健品、药品等行业的融合与发展。
因此,薰衣草基因改良不仅是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期待的课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富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将会取得突破,为薰衣草产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